mega888 專欄文章

近年,香港出現不少社會企業,而由香港社會企業總會(HKGCSE)力推的「社企認證」更成為近期城中熱話,成立了18年的長者安居協會亦成為全港第一屆獲認證的二十間社企之一。同樣,於2010年成立,上海針對非牟利團體及社會企業拓展的公益新天地正在穩步發展。

 

佔地面積約23000平方米的公益新天地,位於具有一百多年歷史的新普育堂舊址,整個園區得到上海市民政局支持,由上海恩派社會創新發展中心的鳳巢團隊進行規劃,園區內配套齊備,吸引了不少欲投身社會企業的熱心群體,標示著上海對社會服務及社企發展的重視。

 

目前,有超過二十間NGO及社企進駐公益新天地,服務範圍涵蓋老人、年青一代、婦女、聽障人士等,當中最為香港人熟悉的莫過於巴黎咖啡 (Paris Café)。巴黎咖啡在香港高峰時擁有逾20間店舖,紅極一時,然而,因昂貴租金問題全面撤出香港市場,但是,負責人不但沒有被此經歷嚇退,而且看準時機,在上海公益新天地另起爐灶,營造獨有的咖啡文化。

 

可能有人會問,商業味道甚濃的巴黎咖啡,與公益新天地有何關係,事實上,巴黎咖啡以社企型式及方向營運,正正是一個社企的好例子。對內方面,它積極聘請弱勢社群如聽障人士主理店內工作 (未來,將聘請及訓練輕度智人士處理簡單工作);對外亦時常舉辦不同主題的開放日,宣揚企業理念,如花式咖啡及點心製作、咖啡拉花等活動,培養員工,巴黎咖啡更將Coffee及Office結合成「Coffice」理念,提供符合商務需要的開放空間,供客人免費打印、使用網絡服務,務求讓咖啡店成為熱愛社會創新的人士進行交流的聚腳地。

 

社企的最基本定義,是要靠著維持獨立營運能力來達成其社會目的,不論是支援弱勢社群、環保、教育、創造就業機會等。社企若要做到可持續發展,就只有不斷求進取,成為在市民大眾消費時的首選。

 

Credits:

圖片由作者提供

協會自1996年成立,目的是透過7x24小時的呼援及關懷服務,無論是室內或戶外,為長者及有需要人士帶來天天平安。香港有協會的「一掣.一心」,上海杭州亦有成良微公益麵館的「一麵.一心」。

成良微公益麵館於2013年開業,麵館大門上寫著一句話 - 「當您在困難時,可以在成良麵館免費吃上一碗熱氣騰騰的麵」,門外還放著一個大茶桶,路過行人口渴了可以討一杯熱茶喝,老闆張成良還提供200把雨傘供市民借用。

〝你吃一碗麵,我捐一塊錢〞是麵館的口號,麵館每賣一碗麵就會捐出一元幫助有需要的人,方法是透過直接為有需要人士送上一碗麵,其實,這個「你消費我捐錢」的概念早已出現在香港公益項目上,隨後更有愛心粥、愛心飯、甚至待用餐的出現,但對杭州而言,這是社會創新的開始,而老闆的眼界亦不止於此。

張成良老闆開麵館前,是一家地產公司的董事長,每年能賺不少錢,直接向公益團體捐錢不就可以幫助有需要人士嗎?何必搞麵館、十元八塊的地籌集善款,令人百思不得其解。開店兩年間,一傳十、十傳百,大家都知道如果有困難,可以到成良麵館吃一碗免費的愛心麵,奇怪是,不少食材供應商、義工均加入此微公益行列,捐贈雞蛋、麵粉、到麵館幫忙等,老闆覺得一個人的力量不能改變世界,改變是從一點一滴開始的,也許一杯水、一碗麵也能讓溫暖在陌生人中傳遞,這就是微公益可貴之處。

他現在一邊做生意,一邊做公益,堅持每天送麵,自費吃麵的都認同老闆的善行及麵的質量,持續支持,兩年間麵館不但沒有被吃垮,業務還蒸蒸日上。

老闆看到了社會問題,見到有需要幫助的人,繼而透過此的方法,與其他人攜手解決問題,這就是社會創新。

成良微公益麵館地址︰

上海杭州建國南路209號

 

Credits:

圖片由作者提供

社會創新(social innovation) – 這四個字在香港是陌生的,但近年漸為人認識,意指用新的方法、模式、理念或協作,成功回應複雜的社會問題,促進社會改變。簡單而言,就是透過創新手法去解決社會問題。較為人熟悉的「社會企業」就是社會創新的其中一環,長者安居協會以企業養福利的模式運作,提供7x24小時呼援及關懷服務回應銀髮市場問題,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然而,社會創新非只社會企業,各國各地正推陳出新為解決不同社會問題,過去幾年間,香港比鄰 - 上海變得更有活力、更多元化,手機應用程式的商機無限,讓打車更為方便,解決了市民或旅客在上班時間疲於打車的煩惱;在杭州我們看到了社會創新的芽,帶動了微公益事業的發展,去解決社會貧困問題,扶持弱勢社群。

 

在化妝品林立的首爾,近年得到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以至商界、到市民積極發揚〝Sharing〞的理念,整個社會漸漸發展成為一個「分享城市」,透過分享結集,開展social influence,以不同的方法理念解決韓國現在包括年青人就業、環保等社會問題。

 

銀行團體選擇以D.Camp 改變青年人畢業即就業的觀念,大力支持創業文化,提供軟硬件支持創業;大學團體側以Youth Hub創造空間給青年人相聚討論,以朋輩影響建立青年人〝You can do it!〞的精神,希望青年人不要只靠父母,沒有理想;而工作人士就創立了OpenCloset,透過廉價租借原來昂貴的行政套裝,給畢業生去面試工作,而且每套套裝都要經過度身、配襯,絕不馬虎,還有CRM系統記錄租借客戶資料,為的是希望他們能一擊即中。

 

這些就是社會創新,不是單單科技上的創新,而是以新的方法,非政府獨力去解決社會上的問題,而是人人都可發聲幫忙。

 

有關資料︰

杭州成良微公益麵館http://www.muslem.net.cn/bbs/article-11364-1.html

D.Camp http://dcamp.kr/about_en

Youth Hub http://www.youthhub.kr/international

OpenCloset https://www.theopencloset.net/

 

Credits:

圖片由作者提供

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們每天都會接觸不同的科技產品,而互聯網的普及,亦令我們能很容易獲得大量的數碼作品,科技產品的製造商和數碼作品的原作者,都是花了很多人力物力和運用了他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來實現這些產品,而產品或作品到了用家手中,尤其是其他競爭對手得到這些產品之後,他們可以從產品找出它們所涉及的新科技,數碼作品方面,其他人亦可以模仿或加工,變成了他們的作品。這些運用了其他人的心血結晶而來的產品,因不涉及大量的科研投資,可以比原來的產品或作品便宜很多出售,影響了原產品或原作品的銷路,對原作者或原創者極不公平,最終有能力創作的商家或作者便失去了創造的原動力,反而阻礙了新事物的出現,不利於整個世界。因此,便有保障知識產權法例的出現,令原創者和原作者的回報得到保障。

 

筆者研究知識產權的法律時,發現有些國家的法例對原創者或原作者的保障是有期限的,例如六十年,意思即是,當某個人獲得某發明的專利,或發表了一件新作品,他可以藉此產品或作品的專利或擁有權護利六十年,如果有其他人想使用或享用這些產品或利品,便要向原創者或原作者付出某個金額,但是當這專利或作品面世六十年之後,任何人都可以隨意使用這些專利或作品,而不須向任何人付出代價。這些六十年前的專利或作品,便成為了公眾知識,不再屬於原創者或原作者了。其背後理念也是為鼓勵創作,令原創者或原作者因其專利或作品而獲得合理回報之後,讓所有人都可以利用這些專利或作品,繼續能發展出新的專利或作品。最終,這些保障知識產權的法例,都仍是以鼓勵創作,讓這個世界不斷有新事物出現,造福世界。

 

這類知識產權法例給筆者的啟發,是凡事都應以宏觀整體的利益,以不影響個別機構和人的情況下,作出最大的保障,最終對整體有最大的貢獻,對個人而言,我們工作以自己得到應得的回報為最主要目的是無可厚非的,但是當我們得到應得的回報之後,也要去思考我們能否放下自己的私利,為其他人帶來貢獻,再宏觀一點來看,我們生活在社會中,可以的話,不要太自我中心,也要同時顧及身邊和社會上其他人。

筆者自小便喜歡玩電腦,學懂一點編程技巧時,看到電腦能根據自己所編寫的程式運作,感到很大的成功感,所以便矢志於電腦行業發展,最終以入讀大學就讀計算機科學系作為踏腳石。入讀大學之前,以為學電腦便是不斷的學習編程的技巧,但是當我真正入讀時,便發現課程當中有很多非編程的必修科目,尤其是一些數學以及算法的科目,當時便想,為什麼要學這些東西,這和編程有什麼關係,似乎是多餘的。無論如何,這些既是必修科目,也不必多想,盡管努力學習便是。在資訊科技界工作多年之後,漸漸感到這些非編程必修科的價值。

就電腦而言,它的最根本功用便是接受輸入,按程式運算之後,便輸出運算結果,而程式內部包括了很多子程式,各自亦是按輸入運算而得出結果,這個輸入、運算、輸出的模式,其實便是數學上的函數(function)理論,將輸入連結到輸出,數學對函數的定義和理論,同樣適用於編程之上。電腦表達數字的方法,便運用了數學的二進制。電腦繪圖便運用了大量的幾何數學理論。在現今重視電腦保安的今天,資訊的流通都被加密,而密碼學本身便純粹是數學理論。由此可見,電腦涉及了大量的數學理論。

但是筆者所見,很多程式員在開發軟件時,都不了解他們之所以能編寫程式來操控電腦,其實涉及了很多數學理論,他們只管編程,看到程式能如期望般運作便是。筆者多年編程經驗所得,是如果想編寫複雜或專業軟件,而沒有相關數學的知識,便不能明白如何構建這些複雜的軟件,因此便不能成功開發這些軟件的。懂得編程而不懂得其相關數學,只能永遠做一個平庸的程式員。

數學對電腦的重要性給筆者的啟示,是我們的人生每天的生活,都會遇到和處理很多人和事,大都能不加思索或根據我們的經驗完成,但是想深一層,其實我們的決定是基於我們的認知、價值觀、道德倫理等等,再想深一層,其實便是哲學。

筆者年少時,只感到哲學是一門深不可測但可有可無的學問,那些研究哲學的學者都是那些世外高人,他們不吃人間煙火,吃飽飯後沒事做,找些模稜兩可的問題來發表高論。但是到了今天,筆者人生經驗豐富了,開始感到我們每天的所言作行,如何判別對錯,其實都已涉及哲學的理論。雖然我們可以不理會什麼哲學理論,每天仍能處理好我們所遇的人和事,為所有問題作出決定,但是正如那些只懂編程而不懂數學的程式員一般,只能勞勞碌碌、平庸一生;不是說懂得哲學,便能名成利就,成為別人眼中的成功人士,最重要的是,我們能清楚明白自己是如何思考,為何作出某個決定,這樣我們才能認真的活出自我,認真的過一生。

筆者在大學階段學習有關電腦的數學這件事告訴我,雖然大學教授明白電腦數學的重要,但是大部分學習電腦數學時的學生,都不明白為什麼要學,所以學生只能靠死背硬記去學習,當中部分學生可能在某天領悟到電腦數學的重要和應用,較好的學習方法是邊學習編程,邊學習電腦數學。正如過來人明白哲學對人生是重要,但是要每個人先研究哲學之後才開始人生是不切實際的,較適合的做法是我們應依我們各人的領受和客觀條件,邊生活,邊看點有關哲學的書,研究些能應用在自己身上或身處環境的哲學,期望最終回望時,明白自己如何渡過了一生,認真的活過。

版權所有©2013 創動力媒體 Dynamix

hd-porn-fr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