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家長被學習遲緩、障礙甚至自閉等字眼影響到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早前因公開講座認識了一對同為註冊社工的夫婦,他們滿受困擾的為兩歲餘的孩子作『皮紋分析』,正正受到傳統評估的負面評價影響了他們自身的專業思考力。
從『皮紋分析』結果發現,孩子先天大腦神經元在遺傳基因的指引下分佈得相當平均,還在枕葉及前額葉腦區分別出現三個優勢腦區,唯因先天風格屬「認知型」,加上輸入腦區比輸出腦區神經元細胞輕微高出而導致幼兒期間語言表達自信心不足,所以到了兩歲還沒有說話。聽畢分析後,家長回想歲半時孩子被評為語言遲緩的一刻的情境,他說:孩子才剛坐下來,評估人員馬上把兩件殘舊的積木放到孩子面前,要求他把積木叠起來。由於「認知型」的孩子比較慢熱,小朋友還沒有開始,評估人員已經下了定論孩子有自閉傾向了。
其實,這位家長有足夠分清行為問題與否的專業知識,但當局者迷,試問一般家長如何能保持清醒!因此,各位家長在感到困擾之前,請先從不同角度詳細了解孩子,過早的把「問題」當作疾病,只會令家長與孩子同受情緒困擾!
不過各位別誤會,筆者絕對認同評估孩子,亦絕非歸究傳統評估的盲點 (當然有個別傳統評估人員並不稱職,但筆者認識的大多是專業的)。只是希望從上述個案中說明家長面對孩子的一些現象時,不要只用主觀感覺來做定論,應從先天特質與後天環境中找出根源,待有足夠資訊時才作治療方向的決定。
逢星期五上載
圖片來源:互聯網
植物草藥題
01 夠鐘收工?
02 車子開錯路?
03 真身已歸西,十指在人間?
04 生得似竹不是竹,全身有節不太粗?
05 生性手段辣,愈老愈厲害?
06 擁有好身段 活用內在美?
07 四季青綠難開花,一生難賞齊擁抱?
08 脫了紅外套,是個白肥仔,內心剩個黑丸子?
09 少女行為?
10 本身青青腹中空,姐姐撐船不離它,哥哥釣魚拿手中?
11 中國最南是我家,四季棉衣不離身,肚裡有肉又有水?
12 不枯草?
13 土生金?
14 十月蟋蟀?
15 舉目無親?
16 信口雌黃?
17 六七月旱田?
18 冬季鎖緊門窗?
19 盡情散財?
20 五十加五十?
植物草藥題 –答案
01 -當歸
02 -白花油
03 -佛手
04 -甘蔗
05 -薑
06 -葫蘆
07 -仙人掌
08 -荔枝
09 -含羞草
10 -竹子
11 -椰子
12 -萬年青
13 -地黃
14 -冬蟲
15 -生地
16 -芡實
17 -夏枯草
18 -防風
19 -金銀花
20 -百合
逢星期四上載
圖片來源:互聯網
回歸香港,除了修復家庭關係,尋找穩定收入也是當前急務。很久沒有去找工作,或者說自從做了老闆後,認定將來根本不會再打工。現在要重新像個畢業生四處叩門,心理上要時間去調節。事實當時就業環境不太差,只是自己不想做回老本行。
找工作的過程,除了不習慣被面試外,一份完整的資歷證明原來是很重要。那時我才驚覺自己沒有一份這樣的材料在身旁!那自己為什麼如此輕率?
這也得算在自己的學歷不高,加上廚師本來就不需要什麼學歷,所謂資歷證明在當時是在介紹人多於一張推薦信,忽略它好像有點道理,到當老闆時更把它束之高閣。
因為這樣有時連見工的機會也沒有,對自信心打擊是有的,難道香港沒有容身之地!
後來在街上碰上舊同學,算是我回來第一個貴人,二話不說便叫我幫手她的批發生意!
我的資歴對我這位舊同學不重要,她要的是可以信任和一起拼搏的伙伴,將她的生意推上另一個層次,就這樣開始踏上不一樣的人生路!
這次經歷,令我反思自己是否有時去得太盡,沒有留一手後路給自己退路或者有另一條路可以選擇,結果每次都面對非生即死的局面,要花更大的氣力才得而力挽狂欄!
逢星期二上載
圖片來源:互聯網
潘樹仁
有一句俗語:「你解釋多,是掩飾多」。可能有人不同意,因為對真理正確的解釋,似乎是理所當然,但細心分析,可能有兩種情況:(一)別人有充分時間給你解釋,而且他們願意安靜地聆聽你的理據;(二)別人沒有耐性聽你說話,他們根本已經認定你的理由是錯誤而不正確。現實當中,每一個人對於自己所講的話,很難低頭認錯,絕大多數堅持自己「正」確,便指對方在狡辯。《淮南鴻烈˙原道》裏提到:「托小以包大,在中以制外,行柔而剛,用弱而強,轉化推移,得一之道,而以少正多」。最後兩句大概的意義,是正確的道理,只須要很少的言詞,我們要培養自己言詞精簡有力,才能使正能量增加。
佛家有八正道的哲理,又稱為八聖道,通過實踐八正道,便達致超凡入聖的生命大道。八正道是:正見-尋求正確的見解真理;正思維-用佛法的正確邏輯方法或四聖諦去思維問題;正語-不妄語惡口;正業-所有行為符合慈悲的善行;正命-滿足生命的給予,安穩地生活和學習;正方便-努力不懈地多方面修煉自己;正念-要集中堅定慈悲的念頭,切勿被外界打擾;正定-正確修習禪定(佛家氣功),令智慧增長。以上八種方法,可以作為正能量增長的途徑。
鄭德禮
在《論語•季氏第十六》,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孔子提醒我們有三項事情應引以為戒:年少的時候,要戒的是色慾﹔少壯的時候,要戒的是與人爭鬥﹔年老的時候,要戒的是貪慾。
色慾、爭鬥、貪慾假若在那三個階段出現,必然拖垮我們的生命,把所有力量傾倒於與慾望的鬥爭之中。有人說,孔子而不及時宜,那是古代的學問,不可應用於現世。不過遺憾地,在二千年後的今天,我們不妨環首四周,便會發現不少人依舊與此等慾念糾纏不清。
放諸在現今中世代,這不是要我們壓制色慾或埋葬爭鬥心,而是我們必須先警戒自己不能沉溺各種慾望之中,以免無故損耗生命。只要我們在各領域保持中庸態度,讓色慾回歸感情,爭鬥轉變成爭競,貪慾化成完滿晚年的能量,那麼生命便仁德常滿,亦如現代所說的充滿「正能量」。
逢星期三上載
圖片來源:互聯網
有學生問我如何消除小我把戲,我回答他們說:「你沒可能消除小我把戲,因為當你用力使勁地消除這些把戲時,正是滋養著小我把戲的存在。這就好比你想睡覺,你用力使勁地去睡覺,最後會怎麼樣?你睡不到。你需要的是放鬆,而不是用力地去做。同樣對小我把戲來說,你需要的不是去「消除」它,而是「留意」它的存在就可以了。
頭腦中的小我亦喜歡玩「控制他人的把戲」,你有試過大聲說話壓制他人嗎?你有試過打斷他人說話嗎?你有試過黑面對著他人嗎?你有試過按著你朋友的膊頭說出 “是否兄弟先?”然後再提出你的要求嗎?這些就是「控制他人」的把戲。
就算你現在指天誓日的承諾永遠不再做這樣的行為,但好抱歉,我好負責任的對你說,你遲早再會重覆這些行為。你現在要做的不是要去承諾什麼,而是去加強你的覺察力,留意你又再一次的控制他人,不斷的覺察、不斷的留意,唯有這樣,這些控制他人的行為才會慢慢的淡化,最後自然地消失。
逢星期二上載
圖片來源: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