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機器化社會中,大多日用品、衣、食、住、行都可用機器生產,成本降低,產量既高,符合資本家需求。在香港經濟發達的城市中,偏偏有人回歸基本步,實行以手造皮鞋打出名堂,標榜度腳訂造,獨一無二,打造屬於自己的真皮鞋子。
然而,在快餐文化盛行的社會中,現成鞋子大多由數十元到幾百元不等,手造皮鞋較花時又昂貴,這樣還可在商業社會中站穩陣腳嗎?
主持:Patrick sir
嘉賓:Jeff@鞋藝工館
撰文: Karena
錄音、剪接:陳紫瑩
節目總監:甄子程
“Leaders inspire people on WHY they do things, but not what or how they do.”這個是知名作者Simon Sinek在一次TED Talk中所分享有關Golden Circle的理念。大部份人明白正在做甚麼(WHAT)及怎樣做(HOW),但只有少數人知道自己為甚麼(WHY)而做!
要知道「為甚麼而做」,是反思、內省的過程。
自幼成長,父母管教甚嚴,讚賞,是陌生的言詞。父母對我們表達愛護、緊張的方式,多以罰責來表示,話語難免不堪入耳,很多時候甚至會對弱小的心靈造成傷害。長大以後,才漸漸明白,父母一直也在給予 ...
十宗罪之十). 把自己視作為活動提供者,而不是變革顧問 (Seeing Themselves as Program Providers Rather Than Change Consultants)
完成了一個工作坊,當參與者登上旅遊車後,負責培訓的一家頗具知名度的企業培訓機構的培訓師說, “嗯,又做完一班(一批)。”正是這種“又做完一班(一批)”的心態,正在危及培訓及發展產業和其能產生的效果。
現在是時候超越單純的一次性干預或慶典式活動的心態,進步到整體範式變化轉移計劃。這一變化過程中,企業體驗式學習顧問必須首先有徹底的需求評估,從而決定及設計學習相關的細節,包括學習目標, ...
十宗罪之九)不明確的學習目標 ("Learning Objectives? I Thought You Said Burning Directives!")
目標應該是具體的(Specific),可衡量的(Measurable),可與組織的使命相一致(Aligned),可實現的(Realistic)及相關的(Relevant) ,及時的(Timely)(能夠在一個合理的時間框架內完成) 。這些傳統培訓的基石都應納入每個企業體驗學習計劃內。我們愈是"醒目的"(SMARTer),我們的學習方案便會更好。
倘若簡單的說: “我們會讓你們成為更有效的領袖”,未免是過於空泛、模糊的,也許是 ...
十宗罪之五)隨意使用如“領導力”的字眼,而不了解客戶對這些字眼的意思 (Using words like "leadership” without knowing what they mean to the client)
企業體驗學習提供者開始與客戶接觸時必須就主要詞彙意思有共同理解。問客戶"這對於你來説是什麼意思?", "你對於某某目標或表現的意思是......",都是一些有效的方式讓企業體驗學習提供者確定他們是聽到及正確參照客戶所說的,更重要的是,客戶實質在清楚明示及代表的意思!這技巧不單把充滿含糊字義的蜘蛛網清除掉(例如"溝通", "有效", "富生產力", 及"領袖"等字 ...
十宗罪之四)假設企業文化及風氣與學習無關(Assuming Culture is Distinct From Learning)
不同知識、技術背景的培訓顧問會以其不同的方式作為發展介入,技術背景強的多會側重活動丶器材丶程序丶技術。愈高階的企業體驗式學習顧問愈傾向透過行動研究模式協助進行學習和變革。培訓顧問透過評估丶設計丶實施丶評量及轉化學習經驗,這些背景及知識組合對成功的企業體驗式學習都是無價之寶。但是,顧問如何認知到機構的文化及其對達成學習及變革的成果呢?
一個機構的規範丶規則丶信念丶價值觀丶態度丶行為差不多決定組織的一切,甚至這些就定義了一個機構。沒有審慎考慮這些文化的 ...